本文转自 学习邓小平的智慧 | 胡涂说,感谢作者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。
学习邓小平的智慧
重温《邓小平时代》
April 17, 2022
《邓小平时代》是去年读完的,后来又在 iBooks 上买了原版有声书听了一遍。最近因为居家二十余天,便翻了翻回顾了下。作者傅高义是位出生美国的犹太人,精通中文和日文,是最为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。《邓小平时代》英文原版名为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, 于 2011年出版,简体中文版于2013年在大陆出版,有删节,不过作者认为保留了他想表达的核心内容。
邓小平的伟大是公认的,如今中国老百姓能过上富足生活,可以说是邓小平的功劳。正如书中所说:“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,这个人就是邓小平。”本书对邓小平前半生的经历仅用了一个章节来叙述,其后22个章节则讲述1969年后他被二次打倒下放江西到东山再起,而后1976年再次被打倒,然后于1977年复出到次年掌权以至之后的经历。而重点着墨于1978年掌权之后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改变到1992年南方之行这段时期,这便是“邓小平时代”。
傅高义的记述是客观详实的,文字风格简洁朴素。据说,作者有一帮老朋友,都是没读过大学的,作者写完此书前几个章节,拿给他们看,问他们能否看懂,是否有趣,请他们提意见。这颇似白居易作诗老妪能解的做法。本书虽然是平铺直叙的风格,但读起来却不枯燥。而作者不仅记述史实,也会做一些中立的总结和评论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做总结评论,一个是最后一章,对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做了概述;另一个是第十三章,对邓小平的治国和改革的原则方法做了总结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做过改革尝试,但只有中国成功了,这不得不说与邓小平的智慧和方法有很大关系。第十三章总结的原则概要如下:
- 言行要有权威性。
- 捍卫党的地位。
- 坚持统一的命令体制。邓小平认为统一的命令体制更好用、效率更高。
- 得到群众的支持后,再做出重大政策的突破。
- 根据长远目标做出短期决策。
- 采用有助于实现长远目标的政策。
- 正视令人不快的事实。通过不同的渠道验证自己得到的消息。
- 做事果敢,举重若轻。
- 推进、巩固、再推进。遇到严重阻力的问题,最有效的办法是不断施加一定的压力,然后等待事情得到巩固后再继续向前推进。
- 加强团结,减少分歧。
- 避免宣传过去的恩怨。对“文革”可以做一般性的公开讨论,但不要纠缠于细节,这只会揭开伤疤。
- 通过试验避开保守力量的抵制。
- 用大白话解释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。比如“猫论”、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、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- 在解释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把握好平衡。在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中,邓小平专注于使他的计划保持稳健的中庸之道。
- 避免派系,选拔能干的官员。
- 研究和营造“气氛”。讲话时通常只讲大原则,不会触及细节。
虽然这些“治国之术”对普通人来说就像是屠龙之术,但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和政治智慧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大启发意义的。
1. 乐观主义
邓小平经历过“三起三落”,在被“打倒”的时候,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。支撑乐观主义的是坚毅的性格,毛泽东形容他是“钢铁公司”,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意志让他能够在人生低谷中坚持下来。邓蓉回忆他是“没有意气用事,没有情绪消沉,没有放弃哪怕是最后的一线希望。”
乐观主义的一个体现是放眼长期,而不是困扰于眼前的困难。在八九后遇到国际上的阻力困难时,邓小平经常提醒部下的一句话是:“冷静观察,稳住阵脚,沉着应付,有所作为。”
2. 坚定原则,不因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信念
邓小平在1930年被当作“毛派头子”打倒,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,而这段时间虽然让他遭受排挤和打压,但也让他获得了毛泽东的信任,而后即使在两次再度被打倒,毛也不同意将他开除出党。
在1975年邓小平再度出山时,毛泽东对他施加压力让他承认“文革七分成绩”,邓小平没有妥协,虽然他明白毛这时是在考验接班人,他完全可以像赫鲁晓夫一样先做承诺等掌权后再改口。但他坚定原则,在批判会议上宁肯受罚也不承认“文革”贡献,并且不同意“阶级斗争为纲”的方针。这虽然使他再度被撤,但也让他收获了声望和权威,从而在他复出后能够坚定整顿,推行他的改革计划。赫鲁晓夫在掌权后推行改革未能成功,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,这其中应该说有很大关系。
3. 实事求是,以实践结果来检验
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,他也会从不同的渠道获得真实的信息。而在改革实际执行过程中遇阻时,他也会巧妙地运用试验田的方式来化解质疑。先不急着争论对错,小范围试验看效果,用事实来堵住反对者的嘴巴。虽然看上去错失了一些机会,但也减少了盲目冒进导致的风险。
4. 抓大放小,不计小节
作者在对比邓小平和周恩来的做事风格时写,周的做法是行事谨慎、抓具体问题、深入细节;但邓的做法是抓大放小,只关注大方向,具体的事务由手下人完成。他也很少开会,只要求分工明确。
5. 以家庭为重
邓小平的部下觉得他严厉、要求高,但在家庭中他却是亲切宽厚、和蔼可亲的。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,他们一家人忠心耿耿,相互关爱,共渡难关。在江西下放时,为了给伤残的儿子治病,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。邓小平从未置任何子女于不顾,他们也没有一个人与邓小平断绝关系。无论在什么困难的时候,家人永远是可以依赖的港湾。
俄亥俄州立大学约翰·奈特(John Knight)博士发表过本书书评,名为「The Man Who Re-Invented China」,书中用了三个形容词来总结:nationalistic, pragmatic, authoritarian. 不过这三个词虽说还比较准确,但要想全面地了解邓小平,还是得看原书。我这篇也仅是简单总结,强烈推荐阅读本书。
本文采用「CC BY-SA 4.0」知识共享许可协议,如果还喜欢其他文章, 欢迎订阅“胡涂说”博客。